《纸偶》四、白蟑 油坊 免费试读
一.榨油厂
据我所知,那是在50年代末,那时我经常去榨油厂。
县城的香油都是本地榨的。父亲在一家最大的油厂当工人。
老土坯房,这么大的土坯房不多见,而且是专门为采油设计建造的。宽敞的磨房用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屋顶,榨油房低矮,还有几个工人睡觉的房间和仓库。
油坊的特点是:黑、乱、脏。
无论外面多么阳光明媚,进了油坊就像进了牢房。不知什么原因,土坯墙上没有窗户,大概是为了防贼。屋顶只开了几块亮瓦(玻璃砖的一种),整个油坊都靠亮瓦照明。瓦片又高又小,整个油坊都很灰暗。有些角落看不清对方的脸。
油坊乱七八糟。油、吸管、棍子、馒头箍、耙子、水桶、楔子、绳子等东西到处乱七八糟。很少有陌生人进入榨油厂而不被绊倒。需要熟人带领和带路。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很脏。油坊就像一个大垃圾站。灰暗的墙壁五花八门,我说不出是什么颜色。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灰尘,大木桶也蒙上了一指的灰尘。稻草、烟头、卫生纸随处可见。
进入油坊就像进入了一个灰暗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一片灰暗。
县城的居民不知道食用油是在这样一个地方生产的。我要是知道了,恐怕咽不下去了。
有些事情不应该刨根问底。你知道的越少越好。聪明人教愚人不要问事情,说是“知道了才幸运”。
我去油坊,有时候有事,比如告诉父亲亲戚来了,叫他回家吃饭;家里的煤烧完了,就让他借油坊的胶轮板车来拉,等等。大部分时间,我都无事可做。我去那里主要是做磨油的轮子,吃花生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都在为吃饭发愁,居民称之为饥饿时代。我家也不例外。公共食堂的几碗蒸饭都填不饱我的肚子。在我饿得流口水的时候,我想起了花生籽,我忍不住朝油坊跑去。
花生籽是被碾碎成粉末的生花生油材料。榨油的过程是这样的:将花生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如油菜籽,用大石头碾成粉末,称为滚种;将种子原料放入大锅中炒熟,称取炒熟的种子;把炒好的种子放在一个带稻草的圆竹箍里,用脚踩着,包起来,这叫做蛋糕;蒸熟的饼叫蒸饼;最后将蒸好的蛋糕放入木压机中榨油。
到了油坊,父亲或者其他工人从滚种间的大石头槽里拿出一堆花生籽给我吃。吃起来又甜又香。这是我尝过的最好的味道。我狂吃,圆了肚子,然后喊造车。
所谓造车,就是碾压。在整个油坊里,轧籽的设备是最宏大的。一根粗大的横杆插在木轴上,穿在两米多高、十厘米厚的圆石上。这种石头滚动经常让我吃惊。它的白色上覆盖着一层红色的石纹,光滑得可以反射出人的影子。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两头水牛拉着石头转圈滚,像驴子磨面。石头把石槽里的花生碾成雪白的粉末。
父亲把我抱在滚杠上,我高兴得尖叫起来。但是花生籽经常吃多了,吃了几圈心里就难过,就吐了。
为了吃花生籽做滚筒,我不讨厌油坊的脏乱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