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顺皇帝想征服世界》第六章 财政问题 免费试读
除了军费开支巨大,工业化和铁路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顺原本只有一南一北两个通商口岸,但大顺并没有闭关锁国,而是一直积极与西方国家交往。例如,宗申皇帝早就认识到工业化和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正因为有很多技术上的不足和各种经验,在宗申时期主要是实验性的建了少量的工厂和铁路。直到高宗时期,技术和经验问题解决后,大规模的新工厂和铁路才得以修建。
但是,这个时候国家财政拿不出多少钱来建厂修铁路,只能从民间想办法。
虽然大顺帝国建国200多年来一直在用各种政策限制大商人,但得益于这200年的长治久安,即使遭遇了两次大的外战,民间资本也发展良好,涌现出了很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和商帮。
更不用说还有以皇室为首的贵族利益集团的存在。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各种政策中使用了“远见”,但200多年来通过正当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
也就是说,虽然大顺政府暂时财力有限,但大顺民众中仍有大量流动资金可用。
而且民间资本也愿意响应政府号召,投入大量流动资金建厂,从而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
问题是,民间资本只对来钱快、回报周期短的轻工业感兴趣,而对回报周期极长的项目,如钢厂、铁路等,兴趣极其缺乏。
这些重工业对国家和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他们不得不投资。
无奈之下,高宗皇帝只能用皇家国库的钱,亲自投资钢铁厂、大型机械厂、煤、铁、铜等矿产、兵工厂、海军造船厂和铁路等。,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极长的项目。
除了勋贵是皇帝面子所迫,他们作为统治者的一员投入了大量资金之外,没有其他资金来源。
而王室藏书200多年的积蓄,就这样被高花掉了。
大顺皇族的年收入主要包括两项。第一,国家财政拨款每年拨出财政收入的2%用于整个王室的开支。这里是六百万银元;第二,各种投资的收益。通过200多年的经营,皇族在全国拥有很多产业。近几年税后年收入4000多万银元。(为了树立榜样,王室资产也要征税。)
但即使是这个富裕国家的收入仍然不够工业化的资金。
Cause 李安邦现在要想搞点大动作,需要先掂量一下口袋里还剩多少钱。
其实皇族还是很有钱的,只是大部分的流动资金都投在了实业上。从总资产来说,大顺皇族绝对可以称得上大顺首富!只是李安邦缺乏流动性而已...
此外,一些重工业项目和早些年修建的铁路实际上已经开始盈利,而且大部分还相当盈利。特别是几条经济价值比较大的铁路的及时建成,缓解了很多资金压力。
只是比起巨额的投入,恨收回来还为时过早!
导致其他民间资本仍然对重工业项目望而却步,大顺王朝的工业化进程只能由政府和皇室推动。
李安邦考虑到征服世界的终极目标,大顺必须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否则,如何武装一支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工业化所需的资金问题。
而财政赤字的解决方案也非常适合作为新皇帝李安邦登基后的一把火。
解决资金问题,说白了就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两种方案。
先说节流。
为了保证大顺帝国对全国的控制,官员薪水的财政支出绝不能削减。
论海军和陆军的军费,考虑到和英法俄的关系不好,不维持一支庞大的部队李安邦,确实有点心虚。所以这个军费不能减少,甚至需要更多的投入来保证国防安全。
这两项财政支出的大头是动不了的,所以即使减少其他支出,也是杯水车薪。
因此,不可能通过减少支出来解决财政问题,即使很难缓解。
另外,开源。
其实要想增加财政收入,简单粗暴的就是直接加税。
要知道,这期间大英帝国的财政收入高达十几亿银元。
即使算上大顺皇室的投资收益,大英帝国的财政收入也是大顺帝国的三倍,差距不小。
但是大英帝国能有这么高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印度太有钱了。大英帝国正是通过对印度的残酷剥削,才能获得如此高的财政收入。
相比之下,大顺帝国所有的皇帝都可以拍着胸脯说,大顺帝国人民的税负相对于历代都是比较低的。
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个人所得税直接实行超额累进税并不容易。否则,仅凭这一次税改,就可以向富人征收上亿银元,而不会造成太大的社会动荡。但大顺帝国的税收原则是多征富人,少征穷人,并基于这一原则设计了几个专门针对富人的税种。
反正有钱人钱多,就算交再多的税,也不会因为没钱吃饭而被迫造反。
得益于老百姓负担不重,建国两百多年来,大顺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民变。最多是因为个别地方官员的贪腐发生过小规模的民变,相对好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顺帝国不需要在维稳上花太多的钱。
所以,单纯的加税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且不说近代,不知道有多少政府仅仅因为加税就被推翻了!
也许通过增加税收,我们可以更简单地将财政收入增加一倍,达到6亿多银元。
作为代价,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