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开局获得实验室震惊世界》第五章 震惊了物理界! 免费试读
物理系正在上课。
在讲台上郝教授,我们正在讨论磁性发电。在不同的环境下,磁场是相容的,增减性质变化。
台下有同学举手提问:“郝教授,根据赵安的理论,当电阻在超低温下消失时,物体中的电流不会衰减,从而产生超导体现象。我们能建立一个反重力系统吗?”
郝教授喝了一口水,看来我的讲课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作为HQ大学数一数二的物理教授,郝教授一直提倡实践教学,多给学生做实验。
是理论性的东西,实践更直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郝教授先让学生坐下,然后说:“我给你演示一个最简单的低温超导悬浮实验。”
郝教授将自己制作的小装置丢入特制的耐低温透明玻璃罐中,并佩戴护目镜、手套等防护措施。
然后郝教授拿出装有低温液氮的专用保温瓶,再将液氮倒入玻璃罐中。
这时,像原盘一样的小装置通电后逐渐悬浮在液氮中。
台下的同学都在盯着郝教授这个神奇的实验,还有同学拿出手机录视频发朋友圈。
郝教授清了清嗓子:“可惜低温超导可以达到反重力效果,但是只能在超低温下进行。”
这时,杨凡来到物理系正在上课的教室,正在门外观看郝教授低温超导的表演。
看来一会儿我手里的常温反重力装置,这个小玩意不会给大家太大的惊喜。
启动反重力装置,改造袋子里的一次性外卖盒。
杨凡用细线系上反重力外卖箱装置,像气球一样走进物理系教室。
这时,眼尖的同学已经发现了随漂浮的外卖盒进来的风帆。
大学生脑子就是转得快:“郝教授,有人拿着装满氢气的外卖盒子进来了。”
郝教授一看,拿着漂浮的外卖盒开船,果然郝教授还真有几分真才实学,一眼就能看出这东西不一般。
郝教授这个时候没必要上课。
郝教授我灵机一动,觉得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我赶紧假装生气:“你是什么部门的?跟我来。你为什么在课堂上玩气球?”
说完,这个将近60岁的郝教授,一个箭步冲下平台,抓起船帆,跟我耳语。
郝教授一正说“学生自习。我要带他去教务处反思这个学生的恶作剧。”
郝教授也不管台下蒙着脸的同学,只是拉起风帆就走了,很快就下了教学楼。
郝教授看着被不明所以的帆拉着,他笑着说:“赶紧把这个装置收起来,去我办公室细谈。”
笑着看着郝教授:“你怎么知道这是真正的反重力装置?”
郝教授神秘地笑着说,“因为,如果气球被你拿着,它会上下浮动,而反重力装置的特点就是浮动性稳定。”
来郝教授独立办公室,郝教授赶紧锁门,恨不得杨凡拿出这个简易的反重力外卖盒装置。
郝教授像一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看着由船帆控制漂浮在空中的反重力外卖箱,小心翼翼地做着各种尝试。
此时,郝教授已经在反重力外卖箱上放了一本书,反重力外卖箱还悬在空中。
随着郝教授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十几本的时候我就更惊讶了。
郝教授问杨凡:“杨凡同学,你的反重力装置能在空中停留多久?”
杨凡说,“郝教授,我还没有实验过我的装置在空中停留的具体时间,但是理论上,低功耗的新算法反重力装置在能量耗尽之前,可以在空中停留12个小时左右,在承受三次输出公比的情况下。”
郝教授看着杨凡发到他邮箱里的论文《常温反重力技术分析》,我越来越惊讶。
困扰人类近百年的室温超导问题就这样被攻克了,可以直接投入实际使用。
郝教授想着这种技术的普及,未来的交通、航天等领域都会因为这种反重力技术而改变。
不敢怠慢此事。郝教授用钥匙打开书桌抽屉,拿出一个大大的红色老式固定电话,是专线。
郝教授:“兄弟,我们HQ大学有个人才。我们实际上已经建造了一个常温反重力系统。如果你不相信我,那你看看我在邮箱里发给你的一条信息。”
电话那头,董教授作为国内最顶尖的物理学大师,正在中科院高能物理实验室从事反重力相关的实验研究。
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在HQ大学的这个弟弟郝的电话。听到什么的时候,常温反重力系统。
顶尖科学高能物理实验室还没发现的东西,我带领团队研究了十几年也没发现常温反重力系统。
其实是一个HQ大学还没毕业的普通大学生破解的。我肯定不会相信,但是看到郝教授发来的信息,董老立马石化了。
董老教授兴冲冲地走出办公室:“快点,集合人马出发。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我们需要用中科院高能物理实验室,应急权限快。”
很快,从中科院高能物理实验室,紧急警卫队发射了几辆装甲车和两架军用直升机。
。。。。。。
15分钟后,一队防弹装甲车开进了HQ园区,两架军用直升机在天空中飞过。
在HQ大学内部,
郝教授锁着的办公室门被敲了。
此时,董老教授一进门就一眼看到了,常温反重力装置的外卖箱,里面有书籍悬浮在空中。
激动的董老教授差点晕倒。毕竟幸福来的太突然。这是物理学反重力技术的一大突破。
这一刻足以让后人铭记在物理学界。
郝教授赶紧,拉的有点不知所措,太激动了。研究了大半辈子常温反重力装置的董老教授坐下来,慢慢讲了这件事的后果。
看着两个同样激动的几百岁的老教授,我有点不好意思。
我以为应该把这个技术拆分发展到郝教授一点点,让它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突然实物出来了,有点震惊。
终于平静下来,两位教授郝教授和董教授两兄弟牵着帆船的手,带着这个实验装置,直接在士兵的护送下,上了一辆防弹车,由装甲车前后护送,向科学高能物理实验室出发。
自然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但杨凡当时戴着口罩,墨镜被两个老教授挡在防弹车中间,身边的士兵负责保护一路形成人墙,暂时也没查出来这么大的阵仗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