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改变世界》第二二章 香火中堂与收割玉米! 免费试读
第二十二章焚香正厅,收获玉米!
第二天早上9点多,三辆货车到了刘家门前,停在一块水泥地上,那是一个超小的简易停车场。
在刘峰来到院子前,从临城家电市场随车而来的3名司机和3名搬运安装人员打了招呼,邀请6个人一起吃饭。不过,这六个年轻人似乎并不太尴尬,还是因为公司规定,婉拒了刘峰的邀请,只是让他给他们提供一壶开水。
不用猜太多,但这开水肯定是用来做方便面的。既然几个人都不想一起吃饭,刘枫也不会坚持,于是他赶紧递了一锅给几个人,自己则回去吃。
饭后,刘峰叫来了侄子刘崧帮忙,一共八个人,卸载,搬运,拆卸,安装,最后调试。从十点到下午两点,整整四个小时。除了刘枫,其他七个人都筋疲力尽了!
调试验收后,刘凤当立即将剩余的近8万元转到家电公司的账户上,然后电话通知刘主任,让他注意是否已经到账。
几个人休息的时候,胡梅端着一个大果盘来到医院门前,递给刘峰。
“加油,兄弟们今天辛苦了。吃点水果解渴。”
看到水果的那一刻,刘崧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从果盘里拿了两个水果,跳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其他六人见状,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终于没有再拒绝,于是也自己拿了两个。
一口水果咽下去,六人只觉得疲惫不堪,似乎瞬间就淡了,像三伏天洗了个冷水澡,很快就恢复了所有的精神。有几个人很惊讶,但也没多想。他们只是以为是因为太累了,才突然吃到了冰凉可口的水果,让他们心情平静,自然凉爽。
时间又清闲了,刘峰有空就买了红纸。他根据老宅中堂的香火写了一份,然后贴在新院一楼的一个房间里。
在大城市,很多家庭不贴香正厅,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每家每户贴一封信,上书“天地金门,本祖师爷,四明厨王”。在节假日或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会点蜡烛,烧纸祭拜。
刘峰想起十几年前他家的香是nave写的。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家写的,也不记得当初有没有其他过程。只是隐约地,他好像杀了一只公鸡。
然而如今,时代不同了。整个清江村好像没几个人书法写得好,会写香中堂的。当然,专门为别人做事的道士先生肯定会做,但刘峰认为香火正厅的意义只是方便祭祖,其他后来衍生的习俗都不重要,没必要求人帮忙。
当然,这是不必要的,基于他自己的书法,尤其是在他得到朱零之后的日子里。在这方面,刘峰不得不感谢刘爸爸小时候对他的熏陶和指导,也庆幸有一个小学初中都擅长书法的老师。
在新的四合院大厅贴上香火中堂后,刘峰点燃蜡烛烧纸进行简单的祭拜,就是通知刘氏家族的祖先搬新居,此事至此结束。
当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新闻联播,胡梅的手机突然响了,拿出来一看,是胡妈妈打来的电话。接通后,她只听胡梅说了好几次,最后说明天回去就挂了。
刘峰笑着说:“瑶姐,你家明天地里的玉米收割吗?”
胡梅点点头:“嗯,我妈说明天一早,半天收,半天剥。风哥,明天早上你送我回去还是我自己开车?”
刘峰还没来得及说话,秦望就率先开口了:“当然,他把你送回来,只是让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先帮你们家收玉米,然后再回到我们家,刚开始收玉米。那时,幺妹会在家做饭。”
“想要的话,多一个人就要快一点,一次完成就不用担心了。”刘枫点点头,帮岳父做主。自然,他不会拒绝。“那我们明天早上七点出发,八点以后到你家。”
“对了,妈,这几天爸爸回电话了吗?”
秦望摇摇头说:“不,即使合同结束了,你爸爸上岸之前也不能给家里打电话。我估计他的旧手机早就没用了。”
“上次他打电话还是在你回来之前,他说他们员工的合同9月下半月就要到期了,船到10月前几天才靠岸。你爸也是,一开始不听,坚持要去这个渔业公司。现在他两年只存了十几万。真是头牦牛,为了这钱脾气倔。”
牦牛是刘爸爸的爱称。这里是清江村刘家寨,老一辈都有外号,比如狗,小狗,蹦蹦狗等。他们那段日子很难过,有一个很好的外号,所以几乎没有外号是高的。
每次谈到这件事,秦望都会忍不住抱怨,而且话里都不自觉地加了几句。对此,刘峰也理解她的心情,也不多说。相反,他给胡看,并要求她说服。他相信他媳妇开的效果肯定比他说的好很多。
胡梅明白了,一把抓住秦望的手,笑着安慰道:“阿姨,这事儿完了,别往心里去。舅舅在外面不容易。这个家不容易。虽然钱不多,但只要别人平安回来,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你说呢!”
“对,对,姚梅说得对。”听到儿媳妇的话,秦望点点头,叹了口气,“只是有时候家里事情多,让人有点心烦。其实我也知道他在外面不容易,但是下海也不比其他工作好,真的很让人担心。”
……
第二天,早上八点刚过,刘峰和妻子就到了梨花乡的胡家。此时,胡爸爸已经去外地了,胡牧也正准备锁门出发。下了车,他们突然开心起来。
“阿姨,玉米离家远吗?可以访问吗?不然我来开车,这后备箱能有几个口袋。”先打个招呼,刘枫说:
胡牧摆摆手说:“不行,不行,那条路不好走。它伤害了汽车。你叔叔从邻居家借了一匹马。用马驮会更方便,一次可以多驮。”
刘枫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呆在家里,我和幺妹去田里帮舅舅干活。”
“我们一起去吧。我忙完了就回来做饭。”胡牧摇头一笑,接着说:“其实也不多。瑶妹一个人回来帮忙就够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麻烦小凤来这里。”
“喂,家里人在说什么?我帮助哈萨克斯坦是不对的。”
一路聊着,他们三个戴着一副手套去了一公里外的地里。
说到收玉米,刘峰已经好几年没干了。我还记得上一次在家里收玉米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学校在黄金周放假,正好是玉米收获的时候。
山区不同于平原地区,路况差,土地分散,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所有的玉米都是手工采摘,堆放,人抬马很辛苦。我还记得,最多一天要收一两亩地的时候,每次脸上手都会火辣辣的疼,还要坐在家里把玉米从房梁上剥下来,捆起来,摞起来,甚至挂起来。
农村的老式瓦房,房梁上往往绑着又粗又结实的铁丝,下面还绑着一根木棍,这样铁丝上就可以堆放大量的玉米棒子。以前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但是这几年甚至很多农村的玉米越来越少种了,所以很少见。
走进玉米地里,几个人立即开始干活。好在虽然几年过去了,刘峰还没有忘记摘玉米的一些技巧。稍微适应一下,速度马上就提高了。再加上他的身体远比以前强壮,速度甚至略快于经常干农活的胡爸爸和胡母。这还是他克制的,不然肯定会吓到两人。
当一些枯萎的玉米叶子在你身边被尖锐地抓挠时,即使你穿着长袖也会觉得热,即使你小心翼翼,保护力度不大的脑袋也难免会被抓挠几下。那种酸酸的感觉似乎又回到了过去。
在微风的帮助下,速度真的快了很多。胡家本没种多少玉米。将近两个小时后,他全部摘完了。胡爹牵着马来回跑了几趟,剩下的清风都装进大筐里,一次驮走。至于地里的玉米秆,胡爸爸会清理干净,全部晒干后堆起来。
一般农村很少有人直接烧玉米秸秆,一般都是堆成蘑菇状的玉米秸秆堆,以后需要的时候再拎一捆。
这顿饭早上吃的有点晚,但在农忙季节也很常见。饭后休息了半个多小时,他们四个开始下一步,剥玉米。
我从中午一直忙到下午六点多,剥完所有的玉米,打扫院子。之后,刘峰从家里拉出一根水管,把满是灰尘的车仔细冲洗了一遍,这才算结束。
在胡家住了一夜,刘峰和胡梅第二天早上回到清江村,第二天开始在自家地里收割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