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出击吧,朕的百万大军!》第18章:焕然一新的咸阳城 免费试读
接下来的几天,咸阳城的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
工部的人忙着研究始皇帝留给他们的帛帛,开始在咸阳外一片广阔的地方修建工业作坊,也开始在咸阳各地修建学校。
住建部的人也忙着人口登记,土地丈量,还要跟进工业部工业车间的流程,以及各种费用的审批管理。
尤其是工部大臣看着国库的支出像流水一样往外流,没有收入,心疼得要死。
甚至,工部的大臣们向嬴政抱怨,说工部的开支太大了,是不是要控制。
嬴政得到的回复是,不用,让工信部花就行。
吏部忙于准备建校完成后的教育工作,以及规划完善科举制度,同时按照始皇帝的要求储备基层官员。
嬴政这是预防措施。如今大秦各地战乱不断,大秦失去了对很多地方的控制。
他在各地平定叛乱很容易,但平定叛乱后的治理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员。
刑部忙于处理日积月累的案件,开始为被赵高残害的忠臣平反。
而兵部也在忙着征兵。
整个偌大的咸阳城也就两万匹马,太穷了。
虽然嬴政有几百万军队,但是别人根本指挥不了。
到时候嬴政要率领大军出征,就只能靠驻扎在咸阳城的军队了。
所以,征兵势在必行。
但始皇帝榜后,咸阳城的百姓都很配合,无论是配合工部的人口登记和土地丈量,还是建学校,还是招兵买马。
来报名的人也很热情。
……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咸阳城从原来的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
随着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咸阳城内到处都出现了崭新的学校,咸阳城外的工业区也出现了崭新的工业厂房。
这些学校和工业厂房的建设,为咸阳市本地人和逃往咸阳市的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很快,那些工业作坊开始逐渐投产,为人民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
同时,生产的产品也全部售出。
该部还成立了一个业务小组,负责这些工业作坊的生产和产品销售。
特别是在嬴政鼓励商业发展之后,咸阳的商业更加繁荣。
咸阳城也变得热闹起来,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越过去咸阳城最繁华的时期。
……
“陛下,成功了,成功了!”宫中嬴政书房外,一名中年男子兴奋的大喊,一边喊,一边手舞足蹈的朝嬴政书房门口走去。
这个中年人就是工部尚书赵恒。
“什么成功了?”嬴政抬起头,看着被士兵拦在门口的工部尚书赵恒。他一脸迷惑,同时挥了挥手,示意门口的士兵放手。
“陛下,这是什么?”赵恒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薄薄的东西,一脸兴奋地对嬴政说道。
“纸?你造纸了吗?”嬴政仔细一看,瞬间认出了赵恒的手,那是可以写字的纸,他不禁一脸惊讶地说道。
说实话,嬴政对纸的具体工艺不是很熟悉,但大致的原料和原理还是清楚的。
当初嬴政给工部的人的那些帛帛中,有一本是造纸术原理。
嬴政没错,有了这个东西,工信部出纸只是时间问题。
但他没想到工部这么快就造出了纸,真是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之前嬴政我很担心如果没有纸张,学校的教学进度可能会慢很多。
现在有了纸,书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人人都能看得起书,不再只是嘴上说说。
“咦,这张纸上的字迹?活字雕版印刷?”嬴政翻开一张张的纸,发现字迹几乎一模一样,不由得看向赵恒道。
“陛下没有猜错。这张纸上的字确实是用活字雕版印刷出来的。”赵恒点点头,笑着说道。
活字雕版印刷的制作就简单多了,很快就按照工部嬴政提供的丝绸制作出来了。
“好!”嬴政点点头,一脸笑容。
有了这张纸,以后写字看书就方便多了。
在始皇帝之前,奏折的日常标记都是以重量为准,可见用竹简书写和阅读是多么的不方便。
“立即在那个工业区多建造纸车间和印刷车间,大量生产这种纸,然后大量印刷各种书籍。”嬴政然后说。
“遵命,陛下!”赵恒鞠了一躬,走出始皇帝的书房。
……
几天后,咸阳城内遍布几家书店,位置最好。这家书店的名字叫“大秦书店”。
能以大秦命名,就不用想了。这些书店都是属于住建部的资产,赚的钱也纳入国库。
然而,最神奇的是这些书店里卖的东西——纸和纸质书。
“这纸真神奇,这么薄,还能用来写字。”
“是啊,有了这张纸,以后写字就方便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纸的价格便宜,普通人买得起。”
“更神奇的是,这些用纸装订的书的内容,其实相当于几十本竹简的内容,以后阅读方便多了。”
“是啊,以前读一本书要十几卷,有几十斤重。现在只是个轻便的,携带方便。”
……
这纸书一出,咸阳城内士子一片哗然,无数人疯抢,生怕迟了抢不到。
这也导致了大秦书店第一天开业,里面的纸张和书籍瞬间被一抢而空。
另外,很多穷读者一直买不起书,一般都是借书看。现在他们有机会了,书卖的也不贵,也想买一些。
结果接下来的几天,大秦书店的生意非常火爆,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抢而空,产量跟不上需求。
就连朝鲜的官员也要提前预订才能买到纸张和书籍。
直到后来工部看到了利润,才一次次要求工部增加造纸车间和印刷车间的数量,才勉强满足咸阳城的需求。
如果不是因为这家书店是商务部的,纸张和书籍的价格早就被提高了,以获取利润。
但是,即使卖得很便宜,销量这么大,利润也非常可观。
“陛下如此睿智,竟能想出纸和书这样的好东西。”
“是啊,陛下拿出来的这张纸和这本书,真是利国利民。”
“是啊,我们以前看文件的时候,曾经有很多竹简。现在用一张薄薄的纸就解决了,太方便了。”
“将来天下读书人皆有福气,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现在纸张和书籍的出现,终于弥补了国库的很多开支。”
……
在朝廷上,人人都知道这纸书是始皇帝的心血结晶,一个人称赞。
说实话,这些官员都是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现在却忍不住说出这些话。
不是他们在奉承,而是出自他们的肺腑之言。他们完全相信始皇帝。
这样纸张进入法庭,所有文件、奏折、文书都用纸记录,给办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纸张和书籍也进入了咸阳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