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进宫当太子》第023章 醍醐灌顶 免费试读
本来楚秋,对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也比较感兴趣。
但当刚才岑文本说自己的这首诗会成为明年科举状元的时候,他一时惊呆了。
作为后世的综艺节目,或者这个时候的民间诗词歌赋会,通过写诗来比拼也不错。
但是科举这么重要的事,关系到朝廷官员的选拔。这件事其实是以诗词歌赋为基础的。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太荒谬了...
虽然在初唐时期,朝廷和民间都非常重视诗歌的创作,使唐诗达到了顶峰,但单纯写诗就能选拔出真正的治国人才吗?
即使是几十年生的李白,号称诗人,也没有惊人的治国才能!!
楚秋的心里,是一阵失望……
但转念一想,现在的科举不过是权势家族手中的玩物。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要以诗取胜楚秋。
同时,楚秋也让、方、杜如晦等人大吃一惊。
历史上科举考试有三个重要板块,诗和文章,讲的是做官之道。
很难。有什么好怀疑的?!
李世民看着楚秋,正色道:
“我们的科举是什么!!传统上,科举考试不仅会以诗词文采取胜,还会考文章水平,让读书人谈为官之道。这个传统保持了很多年。明年科举的题目,尚书省复习过了,我看过了。是不是觉得大唐现在的科举制度不可取?”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期待的。
因为他也看到了现行科举制度的弊端。
甚至知道现在的科举,其实就是给家族豪强做嫁衣。
只是这件事会影响全身。
他就是没有创新的勇气。
没想到,太子李承干也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看到有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
知道如何改进,甚至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天赋。
李世民希望这位李承干王子能给自己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楚秋他盯着李世民,沉声道:“现在的科举有什么不可取的?呵呵,最不可取的地方,在于它已经成为贵族家庭上位的手段,而不能成为普通学者和臣民鲤鱼跃龙门,报效国家的捷径...这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科举的确是中国人的一大创举。
但是,科举制度的完善,却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
科举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一个创举,确实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命运,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进程。
直到21世纪,这些观念和考试方式还在继续影响着后代。
但隋唐科举有很大弊端。
科举,科举,是“以科举取士”的意思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
因为此时的科举制度规定,普通进士必须由政府推荐,才能进行考试流程,走进科举的各个考点,进行层层筛选。
这是最大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