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开局撞上曹老板》第十九章 论学 免费试读
听了苏墨的分析,皇甫嵩和朱的苏墨感立刻提升。别的不说,就全局的战略分析而言,苏墨还是很有天赋的。
也证明了曹操向他们介绍苏墨是苏的儿子,苏武后代的说法没有问题。
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太大的信心放下这场影响了近千万人的黄巾乱局,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听天由命。
不过此时听了苏墨的分析,他们也对这次平叛有了极大的信心。曹操反而听得若有所思。
说到这里,苏墨也趁机向皇甫嵩提出了他一直担心的问题:
“皇甫将军,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将军给我解惑!”
“哦,子姑有什么事?”刚刚对苏墨有很大印象的黄福松,听到苏墨有问题,笑呵呵地回应。
“莫只是想问皇甫将军如何处置这个战俘,以及战斗结束后如何处置被俘的黄巾?”
皇甫嵩听到苏墨的问题后,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奇怪的看了苏墨一眼,然后看向曹操。
这时,曹操也好笑地看着苏墨,而当苏墨被三个人看得头皮有些发麻的时候,曹操终于开口给苏墨解围道:
“子姑不用担心。皇甫将军和朱将军都是老实人,不会做贪墨的立功之事。如果这次蔡波的谋反计划成功了,豫州就要靠它了。子固必夺之位,复你苏门楣!”
苏墨听了这些,我无言以对。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不是很像急于抢工作?
苏墨这个时候我已经忘了,在汉朝战场上立功是一种很重要的晋升方式。这个时候的文人其实并不像后世,文武职位分明。
汉代的儒家思想并不像后来那么颓废。首先,对学者的要求相对较高。比如君子六艺中的“诗、书、礼、乐、射、御”,其中射为射箭,驾为御,都是强身健体的科目。
再加上汉代的武学和士大夫特别爱剑,所以这个时代的很多文人,除了一些文弱之外,大多都有两下子,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曹操、周瑜、徐庶等人的武力,不逊于很多武将。当然,这不是战场上的战斗。
那么就是这个时候的书籍,不像后来有了纸和印刷术,书籍更受欢迎。这个时代,真的很难找到一本书,导致很多书不是你不想读,而是你不读。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时期最受欢迎的书就是儒家经典《春秋》,其特殊性就在于《春秋》是一部史书,就像李世民说的“以史为鉴,以史为鉴”。
历史的特殊情况在于,读史使人头脑清醒,这就像后世流行的一句话,一家之老,一家之宝。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老年人的经历比年轻人多,在古代发展极其缓慢。历史总是在重演。如果你不看书,没有别人记录的经验告诉你,那么这个时候最靠谱的就是活史书——老人,口口相传。
举几个经典的例子,像“围魏救赵”、“最后一战”、“破釜沉舟”、“声东击西”、“明明白白修栈道,想方设法躲在人家后面”这类的系列故事,看似很简单,但在这个时代,没读过书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历史上的先辈们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战争史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作为背景板的将领总是一副傻样,这么简单的招数都能被忽悠。
就像为什么有人说三国时期只有诸葛亮和曹被称为军事家一样,那是因为只有他们留下了相关的军事著作,比如曹操的《孙吴兵法十三记》、军事书籍等
虽然诸葛亮没有帮助蜀汉实现统一,甚至诸葛亮的个人功绩也被人们所诟病,但是他的《十六贱策》、《八阵图》却流传于世,其传世的军事思想令后世,尤其是唐朝的军事之神李靖推崇备至,也因此被后人列为“武庙十哲”。
同列的有秦武安君白田、韩淮阴侯韩信、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魏国公李靖、英公、汉太子少府、齐国让差、武将军孙武、魏熙和郡主吴起、延昌郡主等。
由此可见知识传承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时代的人非常重视史书,尤其是《春秋》。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春秋判案”,也就是说,所有的案件都要根据《春秋》中的记载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