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少年天子》010 以退为进,推行军功军衔制 免费试读
“陛下,军衔制度可能会让军人难以支配。”吏部尚书周嘉谟率先发问。
在场的都是文人。文人虽有党争,但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用文学来控制武功。
如果给军人一个头衔,他岂不是骑在文人头上称霸?
关系到整个文人集团的根本权益,大家都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陛下,唐死在藩镇是因为军职地位太高,这是前车之鉴。”
“陛下,秦之君的赏赐制度太高,朝廷难以支持。”
“陛下,兵役制度会助长军人的嚣张气焰,以人头论功甚至会助长杀好人、取功德的陋习。”
众大臣异口同声朱由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他们举手赞成,他会感到惊讶。
说白了,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从既得利益者那里攫取利益,再分配。
朱由校是为大众的反对而准备的。
“老天,一品总兵戚继光,在二品尚书张面前自称是的走狗,你觉得正常吗?还听说区里6个文官敢当众打4个武官,对晁刚不理不睬。你觉得正常吗?”
朱由校略问:“不知道现在是文人霸气还是军人霸气?”
陛下犀利的反问让众大臣哑口无言,无力辩驳。
自然没有人会傻到当众说这很正常。
但没有人会承认这是一种学者的傲慢。这不是一记耳光吗?
朱由校见没人说什么,就开始一个个点名:“刘寿福,你怎么看?”
“启禀陛下,这件事情的确是...出事了。”
刘依依硬着头皮说:“然而,因为一个军人的军事成就而授予他爵士头衔也是矫枉过正。请三思。”
“你说的有道理。”朱由校若有所思地说:“如果不给爵位,只讲战功呢?”
“如果只谈军事功德,没有什么大问题。”刘忆如想不出你的想法,所以他只好含糊地说。
“韩大人,如果只谈战功呢?”朱由校看看谢晗。
“启禀陛下,我一向讲战功,并无不妥。”
谢晗没有提出任何错误,所以她必须如实回答。
朱由校点点头,一一点名。
大臣们也一一作答,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很好,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兵役制度没有错,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兵役制度吧。”
说完,朱由校对刚刚被调到清宫任职的太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会意,拿起御案上的一大张纸,双手递给大臣们看。
……
辽东不太平,草原接壤。为提高全军士气,特制定本军衔制度。
论斩首或俘虏敌兵的军事成就,不同的敌人有不同的军事成就。
以后金为一等军功,蒙古人为二等军功,本朝内乱为三等军功。
两次二等功视为一次一等功,三次三等功视为一次一等功。
从下士到将军的军衔分为十等,与军职无关,仅用于表彰忠勇。
一等军功共1人晋升下士,9级起月薪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100两。
共有三次一等战功晋升为中士,九级,月薪10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200两。
共有9名一级军功晋升为上士,来自8个等级,月薪1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300两。
共有27名一级军功晋升为少尉,8项荣誉,月薪2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500两。
81名一级军功晋升中尉,七级,月薪3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700两。
共有243名一级军功晋升为上尉,分六个等级,月薪4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900两。
729名一级军功晋升少校,正五级,月薪6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1300两。
一等战功2187人晋升中校,四等荣誉,月薪8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1700两。
一等战功6561人晋升上校,三等功,月薪12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2500两。
一级战功晋升少将共计2万,二级起月薪20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4100两。
一级军功共6万晋升中将、二级,月薪28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5700两。
一级军功晋升将军共18万,月薪365两,伤残或烈士抚恤金7300两。
共有54万名一级战功晋升为将军,为一级,月薪445两,伤残或烈属抚恤金8900两。
凡是杀了好人居功的,一律处死,本人、同谋者、直接军官,其余直接军官降三级。
凡以武力抢夺战功者,其本人、同谋者及直接军官,处死刑,其余直接军官降三级。
从冷战中逃出来的,怕打仗的,不尊重命令的,可以被直接掌管军队的,或者军衔更高的人当场处死。
……
看着气势磅礴的军衔制度,所有人都惊呆了。
简明扼要,这是年轻的陛下做的吗?
原来陛下深藏不露,住在宫中,如此知兵?
震惊过后,大家都暗暗琢磨这个制度的得失。
没有骑士头衔,只有类似于松散军衔的军衔。
似乎除了鼓舞士气,执行严明的军纪之外,对于重文轻武的局面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军职制度很难接受。相比之下,这种军衔制度就容易接受多了。
唯一值得批评的是武官工资太高,比同品文官高很多。
但是看着天文数字的军事成就,他们真的说不出什么。
更何况君子不谈利而谈有薪之事,有讨薪之嫌,有损文士形象,是不合适的。
“你爱卿,我们的策略怎么了?”朱由校问道。
“陛下英明,这一策略极为恰当。”
“我不反对。”
“此策一出,全军士气大振。”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谁也不想把工资的事说出来,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
“很好,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告诉全世界吧。”
朱由校忍住暗笑,他平静地命令道。
他要实行的是军衔制度,而不是军衔制度。
虽然武士的地位要提高,但他也不希望像唐朝那样,造就大量特权阶层。
他要给军人的是荣誉、地位和收入,激发他们为国而战的信念,而不是给他们特权。
秦朝的军衔制度之所以被刻意抛出来,就是为了让大臣们先开炮反对。
然后他做出妥协的姿态,提出了军衔制度。
公务员都反对过一次了,再反对就不好了吧?
这就是朱由校以退为进的策略,结果顺利的出乎他的意料。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是神童,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
如果我明白了,我能做什么?我只能捏着鼻子两害相权取其一。
就在朱由校窃喜,众大臣暗自郁闷的时候,王安冲了进来。